生日快乐,我的祖国——

2022-10-01 星期六
国庆节

刚刚过去的9月30日,乃是我国的第九个烈士纪念日,而今日,则是隆重乃至举国欢庆的节日——国庆节。二者作为意义非凡却又毗邻的节日,似两座历史坐标中坚定矗立的碑,一同庄严肃穆地提醒着:勿忘历史,尊崇英烈;仰望崇高,砥砺前行。

国庆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,已从1949年“过节”过到2022年,整整73年了。小时候,我们或许常被家长按头看过几年国庆阅兵,那时我们不以为然,不解这游行除了有声势还有什么。可随着长大才明白,这些阅兵仪式与庆祝仪式是我们国家力量、凝聚力与号召力的体现,唯有将“国强”“公之于众”,才能震慑这些曾对中国“虎视眈眈”的“虎狼”。而“国强”不止取自军事、经济、文化,更取自这国家中家国的每一个人。生于华夏,愿吾辈能和祖国共奋进,与祖国共拼搏,同祖国共进步。
你知道吗?
最早提出“国庆日”的是马叙伦先生
1949年10月9日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。许广平委员发言:“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,他托我来说,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,应有国庆日,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。”林伯渠委员也发言附议,要求讨论决定。当天会议通过《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,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》的建议案,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。
1949年12月2日,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: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:自1950年起,即以每年的10月1日,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,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。”
这就是把“10月1日”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“生日”,即“国庆日”的来历。
从1950年起,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。
关于阅兵
在新中国成立初期(1950─1959年),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,同时举行阅兵。
1960年至1970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改革了国庆制度,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,但未举行阅兵。
1971年至1983年每年10月1日,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,未进行群众游行。
1984年,国庆35周年,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。(此后的十几年间,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,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)
1999年10月1日,国庆50周年,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。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。
*即新中国成立以来,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5次阅兵。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,1984年的国庆35周年、1999年的国庆50周年、2009年的国庆60周年和2019年的国庆70周年。
看完早上的升旗仪式,却因为今年没有盛大的阅兵仪式看感觉心里空落落的?我们为你贴心搜罗了70周年的大阅兵精简回放,提前兑了蟹的蟹粉宝宝更可以边吃边看,感受蟹临门太湖蟹对你口舌的另一种“独一无二”的“贴心”。
没来得及拿到好蟹也没关系,无论是现在动动手指速囤一张蟹券,还是等十一假期后再兑换提货等好蟹上门,风里雨里,金秋好蟹都在塘里等你!
“五星旗展九州红,七秩三秋硕果丰。
探海巡天彰伟业,再迎盛会起强龙。”
在此,蟹临门全体工作人员祝您假期愉快!欢度国庆!